我凭什么相信近视手术呢?
发布时间:2022-03-28 14:07:14
发布人:
浏览:0
近年来,各大平台关于近视手术的讨论一直居高不下。人们的关注点聚焦在近视手术的安全性、术后视力反弹、手术的适用人群等问题上。那么,风靡全球的近视手术,凭什么让人们相信?
近视手术已有80余年历史。近百年来,人类在手术矫正近视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突破。从1939年,日本眼科教授佐藤首次采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矫正近视开始,到1998年,飞秒激光第一次应用于临床角膜手术,近视激光矫正手术在充分利用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的基础上不断优化,从激光刀(代表技术PRK)、板层刀(代表技术LASIK)发展到了飞秒激光(代表技术飞秒LASIK)和全飞秒激光(代表技术SMILE)。至此,角膜屈光手术真正进入了“微创”“无瓣化”时代。
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优化,手术对患者的损伤也在降低。从最初的手术预测性差、极易产生散光、眼睛经不起一般的暴力冲击、有疼痛感、术后可能出现角膜混浊、眩光和屈光回退等并发症,到现在全飞秒的“2毫米切口,3分钟完成手术,术后第二天可正常用眼”,ICL晶体植入术的“无需改变眼睛本身结构,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取出晶体”,飞秒激光ICL晶体植入术的“飞秒激光制作切口,高清可逆”,手术正变得越来越安全、微创、稳定、舒适。
随着技术的升级,近视手术的设备也在不断优化。从人工制作切口到飞秒激光制作切口,从目镜到3D手术视频系统,手术的精准度、舒适度和稳定性也都远远超过从前。
术后1年裸眼远视力均值超1.1。从《国人近视手术白皮书》对综合各术式的术后视力均值分析可看出,患者裸眼远视力均值从术前的0.08提升至术后1周的接近1.1,术后1年超过1.1,患者术后视力均值日趋稳定。《白皮书》对不同术式的术后视力均值进行分析,数据显示,晶体植入术术后1年平均视力1.05,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一年平均视力1.12,全飞秒术后1年平均视力1.12,各术式患者的术后屈光度均渐趋稳定。
近视手术不存在“反弹”的说法。术后的再度近视,不是“度数复发”,也不是“手术反弹”。因为激光手术后削掉的角膜不会重生,意味着对应的去除的近视度数不会重现,科学的说法是——以后会不会出现新的近视,或者说近视度数加深,这就是大家所谓的“反弹”。比方说,通过手术去除了500度近视,这度数不会再出现了,但是,手术后眼睛又重新出现了100度近视,那是近视度数加深了100度。这并不是手术没有效果,而是近视加深了。
一般来说,成年人的近视度数增长趋于稳定,只要在术前经过严格检查,术后遵循医嘱,合理用眼,定期复查,避免不合理的用眼行为,出现再次近视的几率很小。但是如果做完近视手术后,患者不合理用眼,不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,还是会有可能出现近视度数加深“再次近视”的情况。再近视的话,一般也是轻度近视。
排除隐患,确保手术安全。近视手术并非人人可做。年龄未满18岁,近视度数欠稳定者;患有重度干眼症、白内障等眼部疾病者;存在全身结缔组织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,如瘢痕体质、糖尿病、红斑狼疮等;存在焦虑、抑郁等严重心理、精神症状,或者患有无法配合检查和手术的疾病,如癫痫、癔症等;妊娠、哺乳期女性等都不适合做近视手术。
术前的全面检查和手术过程同等重要。通过严格的术前检查可以排除手术隐患,保证患者手术的安全和质量。想做近视手术的患者,必须通过严格、全面的术前检查,有手术禁忌或不具备手术条件者坚决不能实施近视手术。
近视手术除了并非人人可做,也并不是随时可做。开展术前检查前,需提前做好“停镜”等系列准备。如软性球镜停戴1周以上,软性散光镜及硬镜停戴3周以上,角膜塑形镜停戴3个月以上。尤其是准备参军入伍的青年,需要在应征体检半年前完成手术,所以更需要提前安排好术前检查和手术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