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351-7065120
8:00-20:00
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73号附1-3号
扫一扫
微信关注我们
视力好了就等于近视没了?不得不说这些机构的“骗术”真的高明。
一把抓住家长不想让孩子戴眼镜,又急于恢复视力的心。
今天就化身“火眼金睛”,一步步给大家揭秘这些「视力康复骗局」。
防骗第一步,视觉训练根本就没有“治疗近视”的功能。
视觉训练其实是一种眼睛和大脑的训练方式,通过训练眼睛,给大脑视觉神经认知系统以刺激和训练。
其作用对象主要是弱视、斜视、视功能障碍的病人。
关于“治疗近视”这一功能,那就指望不上它了。
毕竟要是坚持视觉训练就能摘掉眼镜、恢复视力,那专业眼科医生可能就要失业了。
所以,视觉训练,训练的是眼睛的视功能,而不是治疗近视!
这里简单说一下什么是「视功能」。
人眼的视功能分为三级:同时视、融合视、立体视。
视功能的正常发育,与眼睛的调节功能、集合功能密不可分。
当眼睛的调节-集合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时,就容易出现斜视等视功能异常问题,这个时候我们的视觉训练就派上了用场。
前文说到造成近视的原因,是晶状体屈光力或角膜曲率的下降,无法继续代偿眼轴增长,这些是眼睛本身硬件的改变。
而视功能的异常,很多是出在大脑皮层,类似于软件范畴。
所以视觉训练针对视功能就类似于软件更新,系统升级。
但是对于眼睛的生物学形态参数这种“硬件设备”,就无能为力了。
也许有些家长会说,我家孩子通过视觉训练,视力的确提高了,这又怎么解释?
这就来到了防骗第二步,裸眼视力提升可能是受到「大脑的模糊适应现象」影响。
视觉训练不能治疗近视,但是可以提高裸眼视力吗?
答案是一定程度上可以的。
这个现象在门诊还挺普遍的,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两个同样是100度近视的小朋友,测出裸眼视力一个可以看到0.8,一个却只能看到0.5,这是为什么呢?
其原理来自于我们「大脑的模糊适应现象」。
一般来说,我们的视网膜在焦点处成像是最清晰的,但在这个焦点前后的一小段距离里,成像也是相对清晰的。
视网膜在接收到这段焦深范围内的光线,大脑都会识别为「清晰」。
也就是说,大脑对清晰的识别是有一定的「容忍范围」的,只要在这个范围内,我们的眼睛都是能看清的。
生活中,我们可以用相机的景深来类比这一机制。
视觉训练提高裸眼视力的原因,就是锻炼大脑不断地适应模糊的视觉后,将这段「容忍范围」扩大,原本大脑认为不清楚的东西,也会变得清楚。
虽然视觉训练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裸眼视力,但以下几点必须注意!
针对第二点,这些所谓的「视力康复机构」一般就不会让患者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,否则他们也就一秒破功了。
为此他们也摸索出了“有效”的说辞,那就是:“戴了眼镜就摘不下来了”,恰好迎合了很多家长内心的渴望。
这些机构正是利用家长想要“轻松摘镜”的心理,用提升裸眼视力来营造治好近视的假象。
防骗最后一步要提醒家长的是,用裸眼视力来评估近视程度是不科学的。
严格来说,孩子一旦近视了,裸眼视力已经没有太大参考意义。
要想衡量近视进展,还是得看眼轴的增长情况和医学验光(结合必要的散瞳)结果。
如果家长轻信了裸眼视力提升的改善效果,忽略孩子真实的屈光状态,很容易耽误视力矫正。
不仅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度数飙升,还可能造成双眼视功能异常。
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学习以上的「防骗三部曲」,远离视力康复的骗局。
友情链接: